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沂蒙精神”塑造民企发展“临沂模式”

中国新闻央视网 2014年09月18日 11:3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李文亮 报道)沂河清澈,街市整洁,社区祥和。9月16日,冒着连绵的秋雨,“全国名博、网媒关注山东民营经济”采风采访团,来到革命老区临沂。这片奉献的热土,已由昔日贫穷落后的沂蒙老区,变身为一座文明开放的物流商贸名城和环境优美的滨水生态城市。

  “在别的地方是国有经济顶天立地,在临沂是民营经济铺天盖地。”临沂经济发展模式与众不同,一组数据展示了民营经济的强大:2013年临沂的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增加值中的比重占到了77.6%,民营经济提供的税收在整个临沂税收的比重达到了84.4%。在临沂整个市场主体中民营经济的数量占到了96.7%,民营经济对临沂整个投资的贡献度达到了80%以上。一路走来,在对民营企业的采访中,央视网感受到,正是从老区人骨子里透出的“沂蒙精神”,成为激发民企飞速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山东常林集团董事长张义华,这位“亦工亦农”出身的机械维修工,一步一个脚印,从维修工到技术员,再到常林集团掌舵人,经过了最基层铁与火的锻压和铸造,经过了艰苦的探索和不懈的进取,如今带领着集团5000余人,书写着70年山东民企屹立不倒的传奇。

  1998年成立的山东金正大公司,这个诞生在沂蒙山腹地的企业, 16年坚守主业,公司董事长万连步情系三农,这名当年的农业技术员,仅用了10年时间,就把一个作坊式的小肥料企业,打造成了销售收入超过26亿元的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

  王士岭,这个驰骋物流市场的领军人物,作为农家子弟的他在80年代供职于乡供销社,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辛苦付出,使小小的村居企业发展成全国最大的市场集群。

  宋连胜,十几岁时从农村来到城里,带着从亲戚朋友东凑西借的500元钱,从摆地摊卖墨水的小商贩到现在拥有千万资产的成功商人,如今面对镜头采访,依然是憨厚朴实的笑容,手仍不知道该往哪摆。

  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座20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器,形成了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三级孵化的完整链条,总部基地软件园一流的研发机构和创新团队,为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在经济建设时期依然保持着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中国经济学会会员、临沂大学商学院教授朱建成认为,沂蒙精神实际上也是一种创业精神,其最宝贵的精神内核就是敢闯敢拼。正是这种生命力、感召力、凝聚力巨大的精神,让临沂人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成为了支前事业的领头雁、改革开放的领头雁、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头雁。

  今年上半年,临沂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6亿元,同比增长10.2%;公共财政收入143.7亿元,增长17.5%。临沂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等称号。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