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在民主法治的道路上与时俱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0年回眸与展望

中国新闻新华网 2014年09月15日 18:2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网北京9月14日电(记者 邹伟、吴晶晶、白阳)弹指一挥间,已经走过60年。

  一个甲子的跋涉,对于一个人而言,已从壮年进入衰老;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说,还处于蓬勃的成长期,生机与活力正在源源不断释放。

  60年前,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和各地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一道,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型政治制度由此在古老而崭新的中国落地生根。

  60年风雨兼程,60年波澜壮阔,特别是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巩固、日臻完善,翻开中国民主政治新的篇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面貌,并开辟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路径。

  道路决定命运。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与时俱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陪伴中国阔步前行,迈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征程。

  激越变革 伟大创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翻身做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9月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璀璨的穹顶之下,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中国这样一个有5000多年文明史、几亿人口的国家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型政治制度,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赢得了全场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与热烈掌声,也令一届全国人大代表、86岁的胡兆森感怀慨叹。老人澎湃的思绪,不禁回到了60年前,回到了1954年9月15日,那个注定载入共和国史册的日子。

  “当天是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开幕,我们听取了刘少奇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胡兆森说,“9月20日,会议通过了新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

  “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兴奋不已,场面非常热烈。全场的代表都站起来,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那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胡兆森深情回忆。

  斗转星移,沧桑变幻。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代表平等地坐在一起共商国是,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常态。然而,饱受苦难的中国,为了这一天,曾经等待了太久。

  与人民大会堂相距不远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展前,观展者如云。一件件展品,真实记录下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中国人民为了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所进行的艰辛探索——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均告失败,昭示了不改变社会根基的旧式农民战争已无法救中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效法“明治维新”的戊戌变法,“仿行宪政”的清末新政均短命而终,表明对统治阶级的内部改良在中国同样行不通;辛亥革命之后,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政治模式轮番登场,但中国依然是内忧外患、任人宰割。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中,中国人民认识到,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注定水土不服,只有扎根本国土壤、创立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才能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实现民族振兴。

  诞生于伟大斗争中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推倒“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当家做主人。革命胜利之际,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摆在了眼前: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

  对此,毛泽东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

  新中国的诞生,为中国人民把这一构想付诸实践创造了条件。1949年9月21日,肩负创建新中国历史重任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用普选方式产生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具备,这次会议执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奠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根本法律依据。

  沿着民主法治之路,一代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进行着艰苦的实践探索和深入的理论思考,认识不断升华,路径日益明晰,步伐愈加坚定:

  ——邓小平深刻指出:“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

  ——江泽民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长期进行人民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施领导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胡锦涛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已故著名宪法学家许崇德曾经表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最好制度。尽管仍然有人认为西方式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唯一方向,但历史证明,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做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适合国情 顺应潮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提供有力保障

  一种政治制度的生长,与其扎根的土壤息息相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显现出勃勃生机,就是因为它顺应中国历史的潮流,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不断生长、壮大。

  今年全国两会上,人们又见到了朱雪芹,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一位连任的农民工代表。为了更好地履职,她深入企业倾听农民工意见,与管理方开展座谈,了解和收集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面临的难题。

  朱雪芹的当选,也折射出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构成的不断优化——来自基层一线的工人和农民代表比例大幅增加,更多基层的声音能够进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中,普通民众都能发挥作用,这符合中国的传统和国情,是对民主集中制的极佳阐释。”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伊万·梅尔尼科夫评价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中国而言,是一套现实而行之有效的国家政治制度,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也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

  1955年7月30日,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要求保证三门峡和刘家峡两个水库和水电站工程及时施工。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人大历史上第一次审议和批准重大建设项目。

  此后,取消及恢复军衔制、新设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兴建三峡工程、国务院机构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系列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经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审议和表决,而后付诸实施。

  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立法权。197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曙光。迅速恢复、重建民主法制,成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

  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八二宪法”作出第一次修改,这也是我国首次采取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修宪。

  1993年,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法治中国”由此起航。

  以修宪为基础,全国人大的立法工作进入快车道,以适应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现实和发展要求。

  ——从个人所得税法到经济合同法,从公司法到反不正当竞争法,再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险法、仲裁法……一批经济领域的法律成为人大立法的重头戏,体现了市场经济公平、公正、公开、效率的原则,初步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

  ——将公权力置于法治的约束之下,确立“民告官”制度,行政诉讼法的出台为我国行政程序法制化开了先河。此后,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相继问世,我国在推进公民权利保障、依法行政上的路径愈发清晰。

  ——为了进一步贯彻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并举的理念,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相关决定,被称为“小宪法”“人权法”的刑事诉讼法完成第一次“大修”;一年后,刑法也迎来出台后的首次修改。此后,两部法律又经过多次修改,逐步完善。

  引人注目的一个数字是,在过去60年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出台的现行有效的法律已有240多部,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2011年3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面对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郑重宣布。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是献给中国的最根本、最长远、最宝贵的财富,对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令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拥有了坚实的制度根基。

  护航改革 开创新局——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上海,万里长江奔流入海。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这里挂牌成立,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历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此前一个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审议国务院提出的议案,作出重要修改后表决通过,授权国务院在上海自贸区暂时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有关行政审批。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是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的缩影。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需要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作为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可替代性越发凸显——

  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发展转型,矛盾问题多发,统筹协调的难度加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凝聚攻坚合力,推进法治建设,提高治理效能。

  “这要求我们更好地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根本政治制度的功效,妥善调整利益关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沈春耀说。

  凡属重大改革须于法有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紧密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把立法决策和改革决策更好结合起来,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从法律制度上推动和落实改革举措,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改革护航。

  修改预算法、行政诉讼法,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社会救助法……一件件事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立法项目,被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审议通过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一系列决定、决议的及时通过,保证了重大改革依法有序进行。

  切实有效的监督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以监督推进改革、以改革强化监督,加大对“一府两院”监督力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促进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把改革部署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制度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以法治促改革,以民主聚力量。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为改革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展望未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必将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更加强大而有力的保障。

  审视当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不断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只有与时俱进地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才能保持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机和活力,才能赋予这一制度新的内涵和意义。

  “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做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向已然明确,道路就在脚下。

  历史使命,壮怀浩荡。

  走过一个甲子,在新的奋斗征程上,让我们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继续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走过一个甲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不断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