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南开校训:80年不变的“公能”情怀

中国新闻新华网 2014年08月28日 16:5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网天津8月28日电(记者张建新、袁帅)在南开大学一栋老旧的教师公寓里,每天清早,都有一个人将整楼的楼道清扫干净。他不是物业工作人员,而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者。

  这个老者叫罗明锜,是一位“老南开”,对他来说,每日清扫楼道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对南开“公能”校训的践行。虽已退休多年,罗老仍因经常宣讲南开精神而被师生熟知。他常对学生们说:“南开‘公能’校训不是口号,是让人在一点一滴中承担责任。”

  1934年,在纪念南开学校建校30周年时,老校长张伯苓总结办学经验,宣布南开校训为“允公允能”,意在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后来又将南开校歌中的“月异日新”补充进来,从而最终形成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

  培养学生之“能”,是实现“大公”的方式。用张伯苓的话说就是要“改造学生的道德,改造学生的知识,改造学生的体魄”。“日新月异”则是要求每个南开人“不但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还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造者”。

  确立至今,南开“公能”校训已经走过整整80年。如果说,80年前的“公能”校训是开一时风气之先,高举“为公”的大旗,成就众多高校校训中最特别的一语,那么80年后的“公能”校训便是南开人共有的烙印,是南开历经岁月磨洗所无法阻断的血脉。

  南开大学创立于国难深重的1919年,当时学校设立了文、理、商三科,目的就是要实现“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要求学生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民情。

  直至今日,一大批以解决中国问题为目标教学科研也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展开,其中就包括以探讨中国经济发展实际问题而蜚声海内外的“南开指数”,搜集日本侵华铁证的东北研究会考察报告,为民族工业打破国外垄断而展开的化学领域校企合作……

  “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想国家未想,急国家未急”。抱着这样的理念,2013年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夏斌加盟南开,成为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首任院长。在研究院的简介中,能够看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鼎鼎大名的南开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的影子。当年该委员会由何廉和方显廷二位先生领衔成立,就是本着“实事求是之精神”,希望解决国家“目前之急务”,着眼于工业化潮流、劳资关系等当时国家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2011级本科生郭鑫,认为自己所学的政治学专业偏理论,于是从入学之初就开始思考能否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经过探索,在服务农民的社会实践中,他起步创业。如今,他成立的公司市值上亿元,还实现了从自我创业到带动他人创业的转型。他坦言,南开“知中国,服务中国”对自己的影响最为深刻。

  对今日南开人而言,“公”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能”就是要培养在民族复兴大业中实现个人价值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脚踏实地将理想付诸行动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实践中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公能”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南开表达”。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