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云南省迪庆州斯那定珠:梦想照进香格里拉

中国新闻人民日报 2014年08月20日 10:5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斯那定珠介绍巴拉村的历史文化。新华社发

  巴拉格宗,是斯那定珠的故乡。尘封千年的藏族村落,牛羊成群的高山牧场,云南巴拉格宗大峡谷如同画廊。

  过去,因为没有公路,从巴拉格宗到县城香格里拉要4个昼夜。从巴拉格宗的大山里走出去的斯那定珠,负债过亿,花了9年时间,修路、带领乡亲一起致富。人们说,从他身上,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

  为谋生路,走出大山

  斯那定珠出生的巴拉村,是香格里拉县有名的“边三村”。直到21世纪初,由于道路不通,生存条件恶劣,每到冬季,这里的人只能翻越几米厚的积雪外出借粮为生。

  改变源自一次四天四夜的跋涉——那年,10岁的斯那定珠第一次到县城香格里拉,看到县城的石板路和从未见过的汽车,他激动地俯下身子趴在路上。建设一条通往巴拉村道路的梦想,就此扎根斯那定珠心底。

  斯那定珠按捺不住心中的悸动,终于在13岁那年,向父亲提出要去外面世界闯荡。

  巴拉村的传统是长子养家,对长子斯那定珠来说,离家闯荡是离经叛道的行为。少年的躁动受到父亲严厉批评:“不在家种地、赡养父母,是羞耻的!”

  “村里有人干活比你厉害,但他仍然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我要出去。”13岁的斯那定珠噎得父亲无言以对。

  香格里拉、昆明、广州、上海,斯那定珠从摆摊零售到批发代理,生意越做越大。迪庆州第一家五金机械门市部、第一家涮羊肉火锅城,他成为迪庆州最早的一批千万富翁。

  回乡修路,负债千万

  1999年,斯那定珠决定回乡修路,却发现自己能够得到的支持只有内心的坚持。

  “设计、施工队干不了,我自己干!”斯那定珠自己勘测地形,两年徒步4万公里,渴了喝河水,累了倚树而睡,终于完成了线路设计。2004年9月,35公里的盘山公路终于得以开工建设。

  道路沿途需要经过4个藏族村落,修路难免需要占地,为了争取支持,斯那定珠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出面协商。有的村民不理解,恶语相向,甚至还有妇女往他脸上吐口水。他抹一下脸,笑着说:“孃孃,不要这样,我们慢慢商量。”

  “有时候真的是委屈,可为了梦想,值!”斯那定珠说。

  在绝壁上修路耗资巨大,斯那定珠的几千万资金很快被“吸干榨净”:变卖了餐馆、五金店,抵押了房子、车子,跑遍了香格里拉的银行,借遍了亲朋好友。修修停停,停停修修,2008年初,这条天路终于完工,从巴拉村到县城由以前的4天缩短到一个半小时。而斯那定珠,却背了上亿元的债务。

  2013年,就在景区游客迅速增加之时,8月28日、8月31日景区连续发生两次五级以上地震。正在昆明出差的斯那定珠首先问的不是景区建筑是否受损,而是景区游客是否安全。

  “天路”受损30多公里,斯那定珠沉默不语。他说,不是他不为“天路”被毁悲伤,是更担心公司员工的就业和村民的生活出路。

  坚守梦想,保护大山

  景区开发初期游客较少,斯那定珠始终面临着严峻的还贷压力。一家企业看中了岗曲河的水电,以可观的股份诱惑债台高筑的斯那定珠。他态度决绝:“绝对不行,开发电站对环境的破坏太大!”那段时间隔三差五就有人找到斯那定珠要求合作。

  为了能斩断这些开发者的念头,斯那定珠努力将巴拉格宗大峡谷申请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将景区纳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范围。“有了这个,谁也别想破坏这里的环境和资源。”

  巴拉村生存条件恶劣,不少村民想要外迁居住,斯那定珠开始思考如何让村民在景区开发中富裕起来。

  一方面他免费在低海拔地区为村民修建水庄新村,另一方面又高价租赁旧房发展高端旅游。他说:“一次性给完钱,村民后续生活怎么办?”

  随着景区建设项目增多,斯那定珠便将部分工程分包给村民施工。年轻村民如果愿意,可以到景区打工;年老村民维护景区道路,也能维持温饱。

  通往外界的柏油路,三层藏式别墅,原来的救命粮苞谷洋芋如今成为牲畜饲料……

  在巴拉格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跟着斯那定珠创业的老员工基本没有流失过。一位员工告诉记者,在他身上,能看到希望,感受到梦想的力量。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