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校训背后的育人之道

中国新闻新华网 2014年07月28日 16:5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网成都7月28日电(记者吴晓颖)在成都市中心、锦江河畔,坐落着石室中学。走进这所学校,古朴典雅的校门上方是清代嘉庆年间四川总督蒋攸铦亲笔所书的“文翁石室”牌匾,校门旁的石头上刻着“整齐严肃”四个大字。

  “爱国利民、因时应事、整齐严肃、德达材实是我们的校训,并延续至今”。校长田间介绍,“文翁石室”始建于公元前114年。时任蜀郡太守文翁为改变“蜀地僻陋有蛮夷之风”的状况,即在石室中学所在地创办了蜀郡郡学,因校舍用汉白玉、花岗石建造,后人便称之为“文翁石室”。两千多年来,学校屡经战乱、历遇火灾,名称曾多次更改,教育制度多有变化,但校址却从未变动。

  “‘石室’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源于 ‘高’而‘严’的教风。”田间说,1934年,学校提出“整齐严肃”四字为校训,要求学生“淬厉精神,严遵规定,毋稍逾越,俾养就刚健质朴之风”,从而培养出“德达材实”的中流砥柱人才。之后,又提出学校应“因时应事”“爱国利民”,与社会共呼吸,与时代同发展。

  爱国利民、因时应事不只是一种精神追求,更外化为师生的行动实践。在近代中国救亡运动中,这所学校成为民主运动的堡垒,涌现出周太玄、李劫人、李鹤龄、李季伟等一批爱国青年。

  “注重生活与社会实践,一直是学校的传统。”田间说,早在文翁执掌石室时,就常带着弟子出巡,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德才。随着历史的变迁,学校不断适应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学校“以生活教育为支撑点”、“以生命教育为增长点”,大力发展学校社团、不断创新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石室学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

  和石室中学一样,西南交通大学同样历史悠久。学校的前身——“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于1896年创办,是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它的建立,契合了当时“救亡图存”的历史诉求和中国铁路发展对铁路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并成为近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发源地及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

  在西南交通大学校园,铭刻着“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石静默而立。学校档案馆馆长张雪永告诉记者,1930年确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西南交通大学提出了这16字校训,简单明了地提出了为学、做人、做事之道。” 张雪永说,精勤求学,即激励学子在求知的道路上勤奋、执著追求;敦笃励志意在培养学生具有敦厚诚信的品德,崇远的抱负;果毅力行,要求学生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忠恕任事,要求学生有尽心为人、仁者爱人的品格。

  百年间,这所高校培养出以茅以升、竺可桢等为代表的48位两院院士,更培育出无数胸怀“拯救国家”“民族得中兴”之志,奋战在祖国各条战线上敬业奉献的学子。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是交大精神的集中体现,咀嚼校训之味,品味的是大学的精神,回味的是信仰的力量。“交大培养的是精熟现代科技的‘中国人’。跨越三个世纪,今日世界已迥然不同,但学校对学子的要求与期待始终如一。” 张雪永说。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