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大学生村官陈瑛:用农业科技浇灌家乡的土地

中国新闻新华网 2014年07月28日 16:5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网银川7月28日电(记者赵国华)“我在农村长大,对种田有很深的感情。研究生毕业后,我重新回到家乡种菜。如今,我依靠所学的现代农业知识不光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还带领乡亲们走上科学种植的道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习岗镇红旗村,大学生村官陈瑛告诉记者。

  今年刚满30岁的陈瑛,毕业于宁夏大学农学院,研究生主修无土栽培与植物营养方向。说话干脆利落的她,在面临人生之路的选择时同样果断坚决。2011年8月,她考取了银川市一家事业单位,但由于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她毅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选择到贺兰县新平村做一名大学生村官。

  “当时全家人都反对,但我很坚持。因为新平村的主导产业是蔬菜种植,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专业所长真正有了用武之地。”陈瑛告诉记者,最初担任村支书助理时,正赶上村上鼓励村民承包大棚,她自筹40多万元买了4栋温棚做示范。针对蔬菜种植园区品种单一、产量不高、病虫害严重、销售不畅等一系列问题,陈瑛东奔西跑与多所高校对接,引进番茄辣椒套种、番茄低段密植、沙培技术、设施温室养液土耕技术4项新技术和樱桃番茄、彩椒、抗病毒番茄等16个新品种,这让周围的乡亲们十分好奇,但又不敢轻易尝试。

  陈瑛坚持用效益说话。经过5个多月的科学种植和精细管理,陈瑛所承包的大棚实现了节水节肥10%以上,产量提高20%左右,每栋棚能比原来增加收入1万多元。村民们一下子对这个“黄毛丫头”刮目相看,纷纷前来取经。

  “一个人富了不算什么,带领村民一起致富才是真本事。”陈瑛告诉记者,之前,销售环节薄弱一直是村上蔬菜产业的大难题。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她和乡亲们成立了蔬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并与多家大型超市签订农超直销合同,带动农民60多户,番茄低段密植、养液土耕等技术覆盖温棚200多栋,实现年销售蔬菜100万公斤,销售额超过520万元。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陈瑛也尝到了很多失败之苦。2012年春节,正是人们走亲访友、互贺新年的时候,陈瑛的蔬菜大棚出现大面积受冻。“春节前后正是销售反季蔬菜的最佳时机,再有10天西红柿就可以上市,没想到,突如其来的冻害就像一盆凉水,从头到脚把我浇了个透!”

  那段时间,陈瑛心情低落,每天闭门不出,一度还有了卖掉大棚的念头。“路是自己选的,困难再大都要走下去!”她的研究生导师如此鼓励她。陈瑛重新站了起来,买种平地、研究技术、请教专家、采摘收获,她天天泡在大棚里。披星戴月的“绝地反击”让她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里获利8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80后“蔬菜行家”!

  “2012年,县上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更给了我一个施展拳脚的舞台。”缺技术、缺项目、缺资金是创业路上的“拦路虎”,经历过创业波折的陈瑛,带领大家选择附加值高的新品种和增产防病的新技术,联系专家担任导师,先后争取党员创业基金、农业科技项目等扶持资金300多万元。现在,贺兰县大学生村官实现了在每个乡镇建立1个创业示范基地的目标,并引进新技术8项、新品种28个,带动群众增收150多万元。

  如今的陈瑛,是贺兰县习岗镇红旗村党支部书记、习岗镇党委副书记助理、科技特派员和农业技术推广员,先后荣获银川市优秀大学生村官、“三八”红旗手、“银川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

  在一次演讲中,陈瑛说:“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因为大学生村官给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我利用自身所学将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让家乡的农民致富增收,这正是我的梦想和价值所在。”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