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这辈子恋上泥土——记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研究员文石林

中国新闻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11日 14:1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黝黑的皮肤,深度的近视眼镜,面对记者们的不断提问,只简短地回答:“没什么后悔。如果离开红壤实验站,我就再也不能从事我的专业了。”然后报以几声憨笑。他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研究员文石林。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湖南祁阳至广西友谊关322国道83公里处的一个小山坳里。这里设有一个国家级科学实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在实验田参观时,如果不是红壤实验站工会主席高菊生介绍,谁也没看出,眼前这位衣着朴素、蹲在田埂上拨弄稻穗的中年男子就是曾5次获得省部级成果奖、3次获得农科院成果二等奖的红壤研究科学家文石林。

  1984年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来到这个山坳,文石林已经在这里度过了整整30年。每天面对这片泥土,分析它,琢磨它,已经成为文石林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妻子常常抱怨:“那个年代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还有几个像他这么傻的,30年了还窝在这个山沟沟里。”面对妻子的怨言,文石林不急不恼,只嘿嘿一笑。

  当初,和文石林一起分配到红壤研究站的一批大学生纷纷设法调离,时间最长的也只待了5年。1989年,作为中澳牧草合作项目首席科研人员,文石林曾有机会拿到澳大利亚的“绿卡”;2004年,文石林又有机会调到收入颇丰的衡阳烟草公司,但他都放弃了。“不是没有动心过,主要是舍不得这里的工作、这里的人。”

  在文石林等人的努力下,54年来,红壤实验站共完成国家重大研究课题与国际合作课题3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4项,使南方水稻亩产量由200公斤左右提高到350公斤左右,累计为南方红壤地区农业增加效益近60亿元。为了表示感谢,老百姓和县政府在站里立了块碑。负责起草碑文的县委原副书记黄承先说,碑文先后请了3个人写,改了无数次,“希望每个字都能表达我们的谢意”。

  在实验室,当文石林拿起一瓶瓶实验泥土细细端详时,亮晶晶的眼神透出恋人间的那种光芒。此刻他会主动和记者说话:“这一克泥土比一克黄金还贵,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卖。”(本报记者 雷柯)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