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探寻尘封的曾国

炎帝故里寻根节 湖北日报 2014年05月20日 15:5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惊喜:一件铜器揭开千古谜团

  1979年,文峰塔旁的义地岗墓地中出土两件青铜戈,其中一件铭文为:“周王孙季怡孔臧元武元用戈”;另一件铭文为:“穆侯之子西宫之孙,曾大攻尹季怡之用。”
  两件铭文中,出现了同一个名字——季怡。黄凤春解释说,二者无疑指同一个人。“周王孙季怡”,表明主人是周王后代,姓姬;“曾大攻尹(注:掌百工之官)季怡”,载明他是曾国穆侯之子,这说明曾侯也是姬姓。
  “史料记载,随国是周王朝分封的同姓诸侯国,也姓姬。”黄凤春说,由于“曾”和“随”的族姓、地域都相同,一些学者认为考古发现的曾国就是文献记载中的随国。但有学者持不同意见。
  文峰塔古墓带来惊喜。“曾孙邵”的墓葬中,除出土了一批带“曾”字铭文的铜器外,还发现了一件随国铜器,铭文上写“随大司马嘉有之行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随国铜器。”黄凤春说,同一墓葬中既有“曾”又有“随”,可以基本断定曾国就是随国了。
  一国为何有两名?黄凤春解释,春秋战国时期,一国两名现象比较普遍。比如,河南南阳附近的吕国又称为甫,山东安丘的州国又称淳于。
还原曾国
  随着从西周早期到战国中期多个曾侯墓葬的发掘,以及专家对器物和铭文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曾国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这个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国,逐渐撩开了神秘面纱。

    曾国在哪里

  早前,关于曾国文物的零星出土并不在随州。
  1933年,历史学家刘节推断,曾国范围“北起新郑,南及光州,西起南阳,东抵雎州”,也就是现河南郑州以南区域。
  直到1978年,当随州战国曾侯乙墓发掘后,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们断定:曾国中心并不在豫南,而应在现随州地域内。“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墓地一般离都城不会太远。”黄凤春解释。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批刻有铭文的曾国铜器,相继在我省随州、枣阳、京山、襄阳、谷城以及河南南阳盆地以南的新野一带出土。黄凤春表示,曾国的地盘很明朗了,它以随州为政治中心,覆盖上述区域。

  曾国有多“老”

  黄凤春说,根据此前的文物考证,一般认为曾国是西周晚期才立国,一直绵延至战国中期。“叶家山考古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将曾国立国时间提前至西周早期。”
  按照公历纪年,曾国处在约公元前1030年至公元前320年,延续了700多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
  黄凤春介绍说,根据考古发掘的人体骨架测量,曾国人身高多在1米6左右,寿命30-40岁,“曾侯乙为42-45岁,算得上高寿了。”

     曾国有多大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开创了西周276年的历史。为了牢固控制大片领土,周王“分封亲戚、以藩屏周”,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
  汉水下游以东的随州地区,历史上素称“汉东”,也被称作“汉阳”或“汉川”。史书记载,周王在汉东一带分封有众多的姬姓诸侯国,素有“汉阳诸姬”之称。“这是由于这一区域非常重要。”黄凤春说,随州东北部、西南部分别为桐柏山和大洪山山系。在桐柏山和大洪山山系之间,从枣阳到随州形成一条狭长通道,被称作“随枣走廊”。沿此“走廊”由南阳盆地经由襄阳、枣阳南下可直贯汉水下游,狭窄且无山系阻挡,可谓是周王朝控制南方的军事要冲之地。《左传·桓公六年》说:“汉东之国,随为大”。也就是说,在汉水东边诸侯国中,随国(即曾国)最大。曾国最初的疆域有多大?从地理格局看,以叶家山这一西周早期曾侯墓地为圆心,其西与溠水流域安居羊子山的鄂国(今随县安居镇一带),半径直线距离25公里,其北与漂水上游厉山的厉国(今随县殷店镇一带),半径直线距离35公里。“这与文献记载的周礼制是相符的。”黄凤春解释,周制是以爵位高低给予封地,按《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曾国作为诸侯国,其规模与“方百里”大致相符,这说明西周早期曾国面积并不大,偏居于随州漂水流域附近。“方百里”的曾国,何以会成为汉东第一大国?这就不能不说到它的“邻居”——鄂国。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