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首播: |
CCTV-1 |
10月26日19:38 |
CCTV-新闻 |
10月26日19:38 |
|
重播: |
CCTV-新闻 |
10月27日03:45 |
CCTV-新闻 |
10月27日05:45 |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现在的孩子免不了跟车打交道,孩子过马路的时候,坐公交车的时候,大人总是要嘱咐几句。但是,也有大人想不到的跟车有关的隐患。比如,四川江油市民张兵一家就是这样。他们的孩子突然失去,一家人陷入了无时无刻的悲痛中。而让人意外的是,导致灵灵不幸离开的原因,竟然是自家的汽车。
10月19日,灵灵的父亲张兵和一个熟人坐在车里聊天,灵灵在车里玩耍。就在张兵和熟人聊天的时候,灵灵打开了汽车天窗的开关,把头伸了出去,同时,灵灵的小手还在不停地按车窗的开关。
张兵和朋友说着话。过了一会儿,他的朋友就让孩子赶快下来。张兵抬起头一看,发现灵灵的脖子被试图关闭的车窗卡住了。
张兵赶忙打开车窗把孩子抱下来,发现灵灵的脖子上有很深的印痕,人也没有了反应。张兵立即给她做人工呼吸,碰巧路过的一辆救护车也参与到抢救当中。大概抢救了有半个小时,医生说确实无能为力了。
灵灵的悲剧并不是个案,在我国和世界各地都发生过孩童被汽车电动窗卡住,窒息而死的事件。今年6月,天津一个小女孩被电动车窗咬住了胳膊,家长报警求助,经过20分钟的紧张救援才成功脱离出来;2010年,福建石狮一个5岁男童被正在上升的车窗玻璃夹住,当场死亡。经测算,电动车窗玻璃从底部升到顶部,只需要短短的三、四秒钟,而其中的推动力,最强可52.6公斤,最弱的力量也达16.6公斤。
电动车窗的威力如此之大,稍有疏忽,便会成为杀人的凶手。那么,有没有技术手段能够规避这种潜在的危险呢?
汽车分析师说,其实,汽车行业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很多汽车的电动车窗都有防夹功能,这样的天窗遇到物体阻隔时会向相反方向缩回。显然,灵灵家的汽车并不具备防夹功能,那么,对于灵灵的悲剧,汽车生产商是否应该负有责任呢?
汽车分析师介绍说,目前国内法律和汽车行业中,并没有规定汽车天窗必须具备防夹功能,各个档次的汽车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加或不加。在美国,相关法规也并未要求所有汽车将防夹功能作为必备出厂设置。但是,国外的相关法规更注重对乘车人行为的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事故的发生。比如有些国家的法规规定,人一上车,不管是大人小孩都要系安全带,都要固定在位子上,这就限制了误操作。
专家呼吁,车辆厂商、零部件供应商应当针对我国国情,在电动车窗中添加防夹功能,并且这项功能应当成为汽车出厂设置的国家标准,强制推行。
灵灵的悲剧,让人们再度关注起儿童乘车的安全问题。当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汽车,孩子便成为了车上的“常客”,汽车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安全。成人对儿童乘客必须尽到监护责任。此外,儿童安全乘车的很多常识也亟待普及,比如,孩子乘车要坐安全座椅、不要让孩子坐在前座、不要给孩子系成人安全带,不要抱着孩子坐车等等。尽快完善标准措施,加强安全意识,才能让孩子安全进入汽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