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部长通道”成媒体必争之地 工作人员帮忙拉部长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6日 10: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广播网



       原标题:“部长通道”成媒体必争之地 工作人员帮忙拉部长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两天,随着全国两会逐渐进入尾声,会场上传来的新闻,除了选举的结果,就是各部部长的表态了。很多人不知道,这些部长的表态,大多都发生在同一个地方,就是人民大会堂的北门通道。正因于此,这个通道,也被冠上了一个有些神秘的名字——"部长通道"。

  按惯例,不同于从大会堂东门进入的大多数代表委员,各部部长都会从北门进场,因此和东门前的广场一样,这个"部长通道"多年来也都是媒体的必争之地。只不过,和几年前记者围堵部长的狼狈状况不同,现在这里早已变得秩序井然,甚至成为两会期间临时的新闻发布席。

  或是尖锐的问题、舆论的关切,或是无奈的回答、幽默的对话,这些场景都发生在过去十天人民大会堂著名的北门"部长通道"上。每次人大全体会议前后,从这走过的一位位部长和代表委员,都会看到一条红地毯、一道红线串成的秩序线和一个由两个简易的小架子组成的发言席,当然,还有严阵以待的媒体和记者们寻觅的目光。

  魏兴,组织现场秩序的人大新闻组工作人员,几乎每次堵部长的四十多分钟时间,记者都能看到他出现在这里,提供服务,并明确规则。

  魏兴:放录音笔的,放话筒的,自己过来,主动回去就行。现在八点一刻了,还是像以前一样,把邀请部长的权力交给大家,有谁志愿为大家服务的可以示意我,你们比我们更熟悉部长。

  每一次,都会有几位记者志愿出列,他们的任务就是发现部长、并把他们拉到台前。红色秩序线后更多的记者也会从人群中搜索,一旦发现,就大声呼喊、提醒线内的记者:目标来了。

  魏兴:志愿服务的,随时告诉我们,现在里面只有两个人,可能成功率不是很高。

  魏兴介绍了在这条"部长通道"上,有哪些是必须遵守的规则。

  规则一:只有志愿报名"拉部长"的记者和工作人员可以越过红色秩序线

  魏兴:界限就在你们前面的这条线,你们在里面,我们竭诚服务,要是越过这条线,我们就要进行管理。

  规则二、志愿服务的记者不得借拉部长的权力私自采访,不得生拉硬拽等等

  魏兴:你们的活动范围是在入口窗帘那边到采访台,过了采访台就不要强求了。

  规则三、把部长邀请过来后,介绍部长并开始自由提问

  两会期间的很多新闻就是这样产生。在这个过程中,有的部长会配合地走到台前,侃侃而谈;有的则会趁着别人回答问题时悄悄走过;还有的即使被发现也会坚决拒绝;或者看似配合、回答得却非常言简意赅。不过,一旦一段时间都没有什么斩获,魏兴就会给记者们出起主意来。

  魏兴:最好有前排记者能认出来,授权你们快速进去。

  在记者们"堵部长"的时候,其他代表委员也会拿出相机给记者们拍照,有些志愿服务的记者还会因为"拉部长"的本事大而一夜蹿红。虽然有人说,经验丰富的部长会走另外的"秘密通道",但记者向工作人员求证得到的答案是,应该没有"秘密通道",部长们大都会从这里经过。总之,这是两会期间最出新闻的地方之一,也是最"欢乐"的地方之一。

  魏兴:我从2007年到新闻组,那时候非常乱,我们是负责保护部长,把部长护送出去。2008年,我们提出来要设立隔离线,网上叫秩序线,这个名字更好。在2009年,就有了话筒架。2010年时,就有了我们请记者出来邀请部长,我们又给记者配上了音箱、话筒。今年不光是进场时有,退场时也摆上了。其实这只是表面上的文章,我们一直在努力,跟部委沟通,希望部长们能够接受大家的采访。

  魏兴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为了帮助记者们拉到更多的部长,还专门挑选记者、传授过经验。

  魏兴:那时候有"美女挽记者",实际上也是我们策划的,就是请了几位新华社记者,让她们在邀请部长时提前给出一个引子的问题,再让更多的记者提问,然后让她们去邀请。因为部长都是男的,女士邀请时就不那么容易被拒绝。像今年的"拦部姐"都不是特意的了,当然由于她们的工作表现很好,她们红了,我们也很高兴。

  魏兴说,人大新闻组在北大厅的工作,就是架起一个部长和媒体之间的桥梁。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记者们越来越遵守规则,部长们的反馈也越来越积极,他们还会继续改进。今天(16日)下午,我们也会去这个"部长通道",争取采访到新任部长们的第一次公开发声。当然,记者们更加希望,这样的互动,不仅仅发生在两会期间。(记者庄胜春 马喆 栾红)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