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如今,保护流域也成为一种有偿服务,下游向上游支付费用,购买上游社区保护流域的服务,以获得更好水源和流域环境。昨日,这一在世界上逐渐推行的方式,在四川也开始启动。据悉,这是国内推行的首个流域生态系统有偿服务模式(EPWS模式)。
昨日下午,来自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柑子口村和余坪村的村民,和下游的水电企业乐山某电力公司,在成都签署了一份特殊的合作备忘录:只要未来三年内两个村子能够减少一半以上的水土流失,这家电力公司愿意为这种生态服务提供买单。
据发起这一活动的世界自然基金会负责人介绍,位于官料河上游的柑子口村和余坪村的村民,通过改变自己的耕作方式,少砍树,多种树,能够为下游提供生态服务,并对整个流域产生影响。而位于官料河下游的电力公司,则正式认可了自己能够从上游村民进行的水土保持中受益,如缩减因泥沙沉积而产生的清淤和停产检修成本,并愿意为这种服务支付相应的费用;上游水土流失减少了,水电企业增加的库容可以存储更多的水利资源用于发电。
这种“下游企业为上游生态服务买单”的模式,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全球推广的“流域生态有偿服务项目”(简称EPWS)的核心理念。该项目还将在中国多个省市复制推广,包括成都周边的流域治理,也已经进入调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