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逸川夫
在北京打工的河北邱县新马头镇孝固村村民王冰建,这几天一直通过网络浏览他最关心的村里土地流转等事宜。今年以来,为方便村民行使民主权利,该县抓住宽带网“村村通”契机,在县政务网上设立信息公开平台,将村内财务收支、宅基地报批、筹资筹劳、村集体资产处置、救灾救济款物报批、低保救助、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情况,全部上网。(据12月18日新华社电)
当前,关于财政收支、审批决策、筹资筹劳等政务大胆弄到互联网上,设立信息公开平台,让网友可看、可评、可问,让网晒信息的机构及时回答网友疑问,织就真正意义上的“政务阳光网”,已经愈来愈得到民众的肯定。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不“网晒”是多数,搞“网晒”是特例;最基层偶而心血来潮,搞着“网晒政务”来刺激一下网民神经,而且长久坚持的耐心不足,往往在博得公众一阵好评之后,很快又消于无形,较高端的机关却视“网晒”如烫手山芋,纷纷避让。
实际上,不管是“晒村务”,还是“晒部务”,都应是政务走向阳光、理性、民主的必然诉求。只有花了多少钱、用了哪些人、批了哪件事等等公务公开,才有阳光透明,才有创新进步,才能动态监督,才能防范暗箱操作,才能遏制“人情社会”思维的负面发酵。说到村务公开,中央曾出台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在基层干部的廉洁履职问题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确保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奉公,先从制度上确保“奉公路径”实现彻底亮化,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拿行政机关的“三公”开支来说,原本常识便告诉民众,这不属任何意义上的保密事项,也无档案密级,但就是没有制度来推动,也无机关来作首吃螃蟹,将每一笔“三公”开支弄到网上去。所以,我们要扭转当前一些官员“乱吃公款大餐不心痛、乱配公车不怯寒、乱出国私游不眨眼”的局面,就须尽快从制度上扫清公开每一笔财政收支的障碍,将它们都晒至网上,大胆而彻底地接受公众全程而动态的监督。既然邱县的村务可以大胆“网晒”,赢得民众的赞许,那么包括邱县机关和更高机关的政务也完全可以因“网晒”全面拉升政务的透明系数。(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