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嘉宾们上楼参观西关小姐的闺房。 记者骆昌威摄
2011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昨闭幕
“我被打动的是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影片,我们很期待类似的影片,主题是非常中国化的,虽然不是国际化的题材,但是可以让全世界了解中国。”
――2011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主持人方百德
本报讯 (记者谭秋明 通讯员徐宁)满洲窗、古董柜、铜水煲、擂浆盆、搓衣板……“这就是一部经典唯美的纪录片啊!”昨日下午,参加2011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中外纪录片人参观了广州市荔湾博物馆,被西关建筑和老广州风情深深吸引。然而,这已是他们此番游历广州的最后一站。
2011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首次由“会”升级为“节”,以节展办会,使纪录片节的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更上一层楼。多部优秀国产影片在纪录片节中脱颖而出。其中,《鲟鱼繁殖新技术》荣获最佳科技教育类纪录片奖;《活着》荣获评审团特别奖,《公车上的世界》荣获最佳多媒体纪实短片奖。
2011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不仅邀请到来自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的资深制作人担任评审团终评委员,还邀请到众多著名国际制片人、导演前来参加活动,共吸引来自17个国家的41名外国纪录片业界人士担任评委和嘉宾。
2011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通过开设纪录片高峰论坛,积极推动国内外纪录片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本次纪录片节打造了不同类型的高峰论坛,包括主论坛、市场专业论坛、南派纪录片论坛等,加强了中国与境外主流电视媒体、国内强势电视媒体及国内、省内业界的交流合作,将广东打造成为中国纪录片的重镇,成为广东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广东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