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11月28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两岁的丙肝患儿在医院接受治疗。沈 乡摄(新华社发)
安徽省涡阳县丹城镇近日发生一起丙肝聚集性疫情,截至11月28日,56人经初筛检测阳性,其中16人进行核酸检测,13人为丙肝病毒阳性。
经调查,这些患者均无输血、献血和手术史,无丙肝患者接触史,家中也没有丙肝病人或疑似病人。那么,疫情是如何发生的?到底有多少人受到感染?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11月28日下午4时,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病病房,两岁半的婷婷安静地打着点滴,睫毛上挂着泪珠。婷婷的母亲摸摸孩子的额头,在确认孩子睡着之后,红着眼睛悄悄走到病房门外。
56人经初筛检测显示为阳性
11月25日,安徽省卫生厅接亳州市卫生局报告,涡阳县丹城镇发生一起丙肝聚集性疫情,此前数天,涡阳县疫情值班人员在网报信息系统发现,丹城镇老天村丙肝病例发病超过往年水平,随即进行上报。目前56人经初筛检测显示为阳性,经采集其中16人进行核酸检测,13人为丙肝病毒阳性。
“孩子最初就是不能吃喝,总是发热、呕吐,带孩子到县人民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感染了丙肝。”婷婷的母亲说。
“因为村里一个在邻近马桥镇苗浅卫生院打过针的小孩被查出患有丙肝,在那边打过针的小孩家长都把孩子送去检查,陆续查出了问题,估计有好几十人被查出了丙肝。”老天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疑似不安全注射导致大面积感染
28日下午,记者从安徽省卫生厅了解到,此次疫情中发现的丙肝阳性患者,基本都在邻近的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某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疫情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
涡阳县丹城镇老天村,地处安徽和河南永城交界处。据了解,这里的孩子感冒、发烧或者拉肚子,都选择到永城马桥镇某诊所去看病。“因为所在的乡镇离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比较近,镇上的苗浅卫生院经营已有多年。”患者家属陈女士说。
涡阳县疾控中心副主任高培介绍,“疾控部门做的流行性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有20多例病人,基本都曾不同频次到河南某一诊所进行静脉推注药物,群众反映,注射时医生没有更换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