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湖北日报讯 记者江萌
剔开金融危机造成的夏季短暂电力宽松,多年来全国各地的电力迎峰度夏会议,一个永恒的主题是:电荒。
运动式的迎峰度夏应急之举,除了让电力职工紧张,更让广大企业和百姓揪心。迎峰度夏,何时告别电荒?
今夏我省电网负荷预计最高将超过2500万千瓦。统计显示,即使除开三峡电站,我省发电装机容量也有2900多万千瓦,且还有新电厂即将开工。这意味着如果不出现设备问题,现有电厂完全可以满足日常所需。但现实是,水电疲软、电煤减少,依然缺电。
降雨来水人力难以左右,但缺煤窘境并非难有作为。武汉市已表示,通过向外省直接购买电力、赴外省寻找新煤源,建立电煤储备基地等多渠道寻煤。
寻煤固然重要,但煤价高涨、多省抢煤、发电厂抱怨煤电价格倒挂等现象却警示:必须跳出“缺电――寻煤”这种单线思维的束缚,走太阳能、生物质等多能源发电之路。
目前内蒙古、甘肃等地风力、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发电支柱初显,湖北能源匮乏,更应加快谋变。
除开建立多能源保障体系,减少电力消耗也大有可为。
在华中电网管辖的6省市中,我省经济总量并不居前,但用电量却是最多。钢铁、水泥等行业用电量在今年创出新高。国家能源局一位官员评价,如果我们还按传统思维发展,到2030年中国消费的标准煤将比2010年翻一番多,达70亿吨,“那对世界都是灾难。”
电荒频发,已经警示: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单位能耗,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及行政手段,加快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避免产能过剩,最终防止能源消耗总量不断上升,实现绿色增长。
人们期待,迎峰度夏告别电荒的日子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