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湖北日报讯 ◆CPI直接推手:
食品价格“贡献”达六成猪肉涨幅最厉害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CPI详细数据中,人们可以清楚地找出当前物价创下新高的动力源头:
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对CPI上涨的“贡献”达到63.6%;其中,猪肉价格涨幅达到40.4%,对CPI的“贡献”将近20%;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旱灾以及旱涝急转,使得5月下旬菜价比中旬涨了超过10%。不过有专家指出,南方部分地区旱涝灾情不会对我国粮食生产带来决定性影响,谨防资本借“灾”炒作推高预期。
◆本轮涨价新特点:
成本推动+流动性过剩
此轮物价较快上涨已近一年。以往的物价较快上涨,往往是在中国经济增长偏快、过热伴随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发生的。此轮物价上涨却是在经济增速适度回调、粮食连续丰收的背景下发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当前通胀的动力机制和结构都在发生变化。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成本因素对通胀的推动日益凸显。“房价-生活成本-劳动力工资-农业生产成本-食品价格-生活成本”的上涨循环有所显现,治理通胀的难度加大。
从国际上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内持续超常规的货币信贷投放存量仍然较大,消除流动性过剩仍有滞后性。
此外,成品油、水、电等基础性产品价格的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并向下游行业传导。
◆涨价压力仍较大
要把握好调控节奏和时机
来自农业生产一线的人士分析,未来在CPI中占首要比例的食品价格仍将呈涨势。
猪肉价格上涨再度回潮,为政府如何更加有效地平抑物价提出了新课题。调控物价和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存在两难。
不过,5月份的工业增速有13.3%,就业也比较稳定。有专家建议,在物价涨幅没有出现明显回落的时候,要把稳物价放在首要位置,释放出继续回收流动性的明确信号,同时把握好力度。政府应当更多地从民生角度考虑,采取控制物价的各项措施,稳定供求关系,把物价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据新华社北京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