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上海6月8日电(记者周琳、俞丽虹)从活猪待宰到猪肉出厂,每一道手续都用芯片记录详细信息;即使到了消费端,也有唯一的“身份证”供消费者溯源、查询。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在建立了溯源系统以后,上海销售的几乎所有猪肉都拥有自己的“身份证”,确保发生问题时能第一时间溯源。
上海市食药监局食品检测处处长顾振华介绍,猪肉的溯源系统已经覆盖了上海16家屠宰场和8家大型批发市场,实现了“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方便政府监管。“养殖环节的溯源是以前一直有的,但是上海将这一追溯系统从养殖环节一直延长到了消费端,使得每一块猪肉都能直接溯源。”顾振华说。
记者跟随上海市食药监局执法检查人员在上海五丰上食食品有限公司看到,虽然每头生猪在出栏时已经有了检验检疫证明,但为了确保安全,在进公司屠宰前,企业重新对生猪进行抽样尿检,检测是否注射瘦肉精,其中本地猪抽检率是3%、外地猪5%。同时,上海食监部门每周上门抽检近百个样本,进行瘦肉精及其替代品的检测。
据介绍,五丰上食屠宰的生猪主要来源于上海自产和河南、江西、江苏、山东等省市的“签约”猪场,年设计屠宰生猪300万头,满足上海市场三分之一猪肉需求。公司副总经理张士琦介绍,为了控制猪肉安全,公司只与规模化、无公害的猪场合作,屠宰后主要供应各大超市以及标准化菜场,从源头上严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