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继本市启动为期5年的文明交通行动后,体育馆路小学学生昨天向全市小学生发出了绿色出行、遵守交规、动员家人文明出行的倡议。本报记者深入到校园周边,暗访开学首日文明出行的状况。
魏公村:
家长领着孩子横穿马路
昨天早上,记者来到中小学校集中的中关村南大街、西三环北路等路段。从7时起,中关村南大街就开始车行缓慢。载客经过的出租车司机老王直拍脑门儿,“哎哟,忘了今儿开学了。”
8时许,临近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的魏公村路段,骑自行车和电动车送孩子的家长混杂在车流中,一些步行的家长担心孩子迟到,索性领着孩子横穿马路、闯红灯。很多司机赶紧踩刹车,路上行车非常不畅。一些性急的驾驶员开始鸣笛表达不满。
一小学门前:
车多到挪不出来
“学校门口缺少硬隔离护栏设施,也没有划分出专门的停车区域,只能把车停在校门口路边。”在将7岁的儿子送到老师手中返回时,刘女士发现,前后停满了车,自己根本没办法将车挪出来。早8时,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门前的路口已经停满了车辆。
一辆银灰色的帕萨特车停在自行车道上。妈妈领着孩子下了车,但没过两分钟,又往回跑,急匆匆地冲着留在车里的孩子爸爸喊了一句,“这边没有卖早点的,你等会儿我,我到那边儿给他买。”于是,这辆车在路上一直堵了三四分钟。
临近魏公村路口,一些小摊贩也在占道经营,让道路堵上加堵。
三年级学生:
每天自己乘公交
早7时20分,正是学生到校的高峰时段,记者来到石佛营小学门口。由于并非名校,这里的择校生不多,很多学生就近上学,多选择绿色出行。记者粗略统计,20分钟内,近30名进校学生中,有十余名是步行或由父母用自行车送到学校的,还有4名学生没有大人陪同自己来上学,另外4名学生是由家长开车送来的。“我们就住旁边的那幢楼,走着也就几分钟。”刚把孙子送进校门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以前家住朝阳公园附近,为了孩子上学近,一家人每月花2600元在石佛营东里小区租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最近才搬的家。
记者注意到,有些孩子是自己步行或乘公交车来上学的。三年级的方龙祥告诉记者,他每天早上都是自己乘坐3站公交车上学。
“小黄帽”挤公交:
“你们大人让一让”
不过,绿色出行也颇有难度。在石佛营路的一个公交站,记者看到一名头戴小黄帽的小学生在父亲的护送下准备挤上一辆675路公交车。
车厢里此时异常拥挤。车门一开,父亲将孩子推上车,随后自己也贴了上去。但这时,车上一对母女正在往下挤。“小黄帽”和他的爸爸只得退下车让路。等这对母女下车后,“小黄帽”发现上车更难了,车上连放下一双脚的地方都难找。孩子的爸爸努力将他往上推,而“小黄帽”则急得大喊,“你们大人让一让吧,我要迟到了。”
本报记者 侯莎莎 实习记者 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