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8日 16: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1月28日讯 CCTV财经评论员钮文新近日在其博文中明确指出,二次经济灾难代表的是滞胀。他认为,如果各国试图通过加息、紧缩货币抑制“通胀”的话,那首先遭受打击的不是物价,而是本国的内需,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文章写到,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经济却因此而刹车,这是“滞胀”的一种表现。但是,现在西方大牌经济学者几乎一致性地将把收入从发达经济体的消费者,转移到某些新兴经济体的大宗商品生产者。发达国家意图推卸滥发货币的责任,把即将出现的“全球性滞胀”的责任推卸给发展中国家的伎俩,中国必须警惕。
钮文新认为:石油、粮食这两种商品太基础了,不仅关乎国计民生,而且具有快速消费、需求刚性、不可重复利用的特性。所以,它们的价格暴涨对其它商品价格影响巨大。也就是说,这两种商品价格一旦形成上涨趋势,其它商品价格必定跟随,势不可挡。
文章进一步指出,更重要的是,这两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均以美元计价和结算,而且由金融期货控制。最近,这两种商品价格的走势令人担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石油价格大涨使得所有工业国的所有商品价格大涨,并导致长时间的“滞胀”。
钮文新建议,面对“滞胀”,货币政策是毫无意义的。加息会加剧“经济之滞”,减息会加剧“物价之胀”。所以,弱势货币体(非美货币经济体)治理“滞胀”最好的办法是“放弃对价格的压制,而通过一切手段保住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稳定社会”。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dbd1d01017pnh.html
钮文新:现为中国金融网总编辑,CCTV财经评论员。
(责任编辑:牛牧)